4月8日,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局长汪小卫介绍安康就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安康就业扶贫工作紧紧稳住就业基本盘,稳稳构筑脱贫致富路。
汪小卫介绍,近年来,安康人社部门将抓好就业扶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广开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模式,突出技能培训,培育新型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书写就业扶贫的安康样本,探索走出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径。通过努力,全市38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有劳动力贫困家庭实现就业帮扶全覆盖。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市人社部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实施转移就业,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畅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绿色通道,组织24.74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深入开展苏陕劳务协作,深化与常州对口交流,仅2019年就组织4253名贫困劳动力到江苏就业;同时,我们加大重点项目、新社区工厂等带贫益贫企业的吸纳力度、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维度扩大就业渠道。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活动定向投送就业岗位,大力推广“旬阳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模式,在全市建立1527个村级劳务扶贫公司,将员工招聘、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力派遣等就业服务延伸到村,跟踪到户,服务到人,解决转移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旬阳村级劳务扶贫公司模式”荣获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并在全省推广。通过以上举措,实现2019年农村劳务收入130亿元,成为安康农村劳动力最大的收入来源。
民无技能无以安身,企无技术无以竞争。安康人社部门狠抓技能培训提质扩面,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对象确定培训方式,让广大劳动者在田间地头学本领,工厂车间是课堂,增加培训操作性,提高培训有效性,力争使其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在抓好传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坚持从“立志、扶智、强技”入手,以扶志为先导,以扶技为抓手,实现强技的根本。大力推广修脚足疗的“紫阳模式”和“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融合的“白河经验”,激发贫困户“想脱贫”的激情,催生“要脱贫”的动力,培养“能脱贫”的本领,实现“可脱贫”的目标。安康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和“全国知名劳务品牌”,荣获人社部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活动“优秀项目奖”。三年来,共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52万人次、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5189人次,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3154人次,开展修脚足疗订单式培训4.7万人次。培育新型产业,用新社区工厂创新模式拓展就业岗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是就业的水源木本,是脱贫的关键动力。为切实解决移民搬迁群众和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安康人社部门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在全市推广以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为主导,电子、服饰、鞋帽、食品加工为辅助的新社区工厂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让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取得了群众就业、产业发展、社区繁荣、乡风和谐、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秉承“群众搬到哪里,服务跟到哪里”这一理念,在招商引资,招工稳岗,降低物流,协调厂房等诸多方面,推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截止2019年底,全市新社区工厂(毛绒玩具企业)累计发展587家,就业总人数21307人,吸纳贫困人数6879人。安康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和中国改革十大案例,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心工程─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全国唯一试点地区,入选人社部2019年“人社扶贫典型事例”,被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高票评选为“2019年度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成功实践。凸显兜底保障,用公益性岗位保障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民之策。为保障贫困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积极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以工代赈”让贫困劳动力通过劳动获得收益,摆脱贫困。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13175人,其中特设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5347人,公益专岗累计安置1214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577人,护河员等其他类型公益性岗位安置7947人。仅2019年,全市就支出3850.6万元就业补助资金用于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为实现贫困人口老有所养,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个不出村,服务零距离”服务模式,通过参保登记、保费补贴、待遇申领、生存认证、权益查询不出村办理,极大方便了参保群众办事,也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目前,全市有62.64万贫困人口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强化政策扶持,用真金白银保障就业脱贫资金需求
有了就业扶贫好政策,才有精准脱贫奔小康。好政策是动力源和新引擎,是就业脱贫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来,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根据就业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安康市就业扶贫六项工程实施方案》,代市政府草拟《关于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就业、促脱贫、惠民生的政策文件。同时,加大就业资金倾斜。近三年,累计筹措就业补助资金7.77亿元,用于就业扶贫支出3.41亿元。24.94万名贫困劳动者享受到特设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交通费、带贫企业吸纳用工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