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好友淼淼打来电话,跟我不停抱怨她们的新领导,说到激动之处甚至动了辞职的念头。
据我了解,她在单位一直如鱼得水,年年单位评选的“业务骨干”、“岗位标兵”都被她收入囊中。怎么就突然变成这种局面了呢?原来老领导求稳,而新领导求新。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她,早已熟知行业套路和打法,却突然因为新领导的到来,仿佛变成了职场小白。她努力朝着新领导要求的方向改变,却发现有心无力,时常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产生对上班的恐惧和抵触情绪。根据智联招聘《2019职场人年中盘点报告》数据显示:和领导价值观不同导致想辞职占比高达46.3%,接近半数。领导的价值观决定了他掌控工作的能力和格局,更决定了对下属的态度和要求。其实,在职场中,领导是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比赛的裁决者。知乎中就曾有高赞的回答,“不同领导,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遵守者升级,违反者出局”。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仿佛又是有章法可循。领导让你日子过的不舒服,原因一般有几种: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个案例:小张在单位一直工作积极,渴望表现,但他慢慢发现自己的建议常常被领导忽视,连跟领导单独交谈的机会都很少。最令他气愤的是,一项完整的工作,却被领导拆分成了两部分:艰苦、繁琐的前期调研工作由他进行,后期出业绩的创收阶段却转交给别人。职场中,一旦被领导认为是自己人,领导就会将出彩的工作以及优质的资源倾斜给他们。达到预期标准之后,领导会更信任这个“小圈子”,这种预期与结果相互影响,不断牢固亲密关系。小张就是领导眼中的“圈外人”,得不到信任和重视,自然锻炼机会和好处也落不到他肩上。一位华为资深HR曾说:“与领导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摩擦是职场常态,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要么你说服他,要么照他说的做”。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成长经历中不断形成的独特产物,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思维惯性以及经验烙印来支配自己的职场行为。立场和角度不同,衍生出决策成熟度和思量周全性就存在巨大差异。领导聚焦目的,而员工重视手段;领导多维平衡,而员工维度单一。员工从技术角度出发,认为产品性能是最重要的,技术应占主导,但领导以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为首要,开发市场,拓宽销路,否则产品再好也只能是库存商品。
第三,领导素质低,德不配位。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领导应该既注重各方利益,又要胸怀做人的义气。但现实往往存在“德不配位”的现象。
Amy是单位多年业务精湛的财务主管,月底封账前,部门副经理拿出近二十张票据要求报销,眼尖的Amy将掺杂在其中的3张超规票据抽了出来。副经理知道后,虽不动声色,但却因此结仇,背地里没少对Amy打击报复、造谣抹黑。
有一次因为孩子生病,Amy心情焦虑,疏忽了一项采购资金的审核,被副经理大做文章,并建议老板“杀一儆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Amy被降职担任出纳。
领导素质低,心胸狭窄、唯利是图、排除异己都是避之不及的坑,与这类领导结仇,被迫穿起小鞋,必将成为无法言说的痛。
有一类领导,自身素质极高,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广博的眼界,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为严苛,做事力求完美。可想而知,工作瑕疵和下属不给力都是他们“眼里容不下的沙子”。对下属来说,他们的自信心则很容易受到打击,挫败感和无助感会袭上心头,从而产生灰心丧气、放弃努力的想法,甚至破罐子破摔,逐步走向僵局。正如好友淼淼,面对领导的创新改革,她跟不上领导的节奏,甚至对领导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最终难免陷入“领导不满意,我又无能为力”的困境。职场中经常能见到很多行业元老级员工,面对年轻有为的新领导时,展现出不服气的状态,面对领导创新改革的举措,极力反对,以自己的老资格来对抗管理,甚至拒绝服从,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鲁迅曾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